1989年-1999年:年代关键词
计算机多媒体课堂
多媒体:“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所以与多媒体对应的一词是单媒体(Monomedia),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
DIY大赛
DIY: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又译为自己动手做,DIY原本是个名词短语,往往被当作形容词使用,意指“自助的”。DIY这个词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电脑市场,一进电脑城,你听得最多的词就是DIY!电脑城所说的DIY是自己攒机,就是购买电脑的一些主要部分,将他们经过自己或者是电脑技术人员组装起来,成为一台完整的电脑。为什么要DIY的目的也由一开始时节省开销的理由,慢慢地演变成一种以休闲、发挥个人创意或培养嗜好为主要目的的风气,是否能节省成本往往变成次要因素。
电子市场:随着DIY的兴起,当然就有专门贩售这些电脑配件的卖场。而中国最为知名的电子卖场就要数北京的中关村区域。这里汇集了众多大型的电子卖场,在这里可以购买到各种电脑配件与电子组件。
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IT。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今天,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很多人都简称它为“村子”。同时在几十年的变革中,也形成了独特的中关村文化。而中关村以计算机为依托的整个产业链,也被命名为——IT产业。
互联网发展世界格局
互联网: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目前使用的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种“全球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其技术保证的。正如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个窗口,通过电脑你可以连通整个世界。而事实上,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互联网的结构是按照“包交换”的方式连接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2000年-2004年:计算机普及化之路
龙芯一号处理器
龙芯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它的诞生被业内人士誉为民族科技产业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2000年GB18030编码标准发布。同年11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文域名注册系统全面升级,推出“.CN”、“。中国”、“。公司”、“。网络”为后缀的中文域名服务。
2001年“龙芯”计划开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他们把这一项目命名为“龙芯”。同年12月20日,由信息产业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科技部、文化部主办的“家庭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启动“互联星空”计划,标志着ISP 和ICP开始联合打造宽带互联网产业链。同年“龙芯”1号在该年8月份,“龙芯”1号研制成功,9月28日正式面世。同年12月,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七家联手发起的“龙芯联盟”正式成立,这意味着龙芯从此有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2004年王小云等攻破MD5 2004年8月17日,山东大学王小云、冯登国、来学嘉、于红波四人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举行的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2004)上公布对于MD5、HAVAL-128、MD4和RIPEMD四个著名HASH算法的破译结果。
2000年-2004年:历史回眸篇
国家回眸:
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爆炸,激发了很多人的爱国情绪。同时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一个事实,国家的安全是不能花钱来购买的。我们也开始意识到了自主研发与知识创新的重要性。由于有了这样的危机感,我们在科技方面投资的比重也开始加大。2002年8月10日,我国成功制造出首枚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
龙芯总设计师、湖南团全国人大代表胡伟武
这个时期,世界上主要的PC处理器生产厂家是Intel和AMD,仅此两家别无分号。这两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8%,而我国台湾的威盛公司,是在99年连续收购了美国两家处理器小公司之后才进军处理器市场。尽管也打“中国芯”的牌子但是其技术也属于美国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龙芯的问世,对于整个中国计算机民族产业来说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
百姓回眸:
在20世纪末,老百姓的家中刚刚开始普及电脑。21世纪之初,轰轰烈烈的全民上网热潮开始了。除了电脑之外,我们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网络。如果有人说IT产业是昭阳产业,那么互联网产业就是神话般的行当。
从56K的拨号上网,到此后层出不穷的宽带高速上网。可以说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扩大,整个IT业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在这个阶段,上网一般都会查查资料,发个E-mail,简单的聊聊QQ,在论坛里看帖、回帖,下载小型软件与MP3歌曲。2003年,ADSL宽带开始全面在中国普及开来,随之我们可以做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在宽带普及之前,普通网民看电影基本还靠VCD、DVD这样的光存储介质。而宽带的普及我们可以方便的从网络中下载电影。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网络视频聊天、网络游戏也开始慢慢普及。
市场回眸:
在这个时期,IT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还集中在传统的电子卖场。海龙、鼎好、太平洋、硅谷这类IT卖场的发展势头最为明显。DIY似乎一下子成为了人们购买电脑的首选。在DIY和国际电脑整机品牌的冲击下,很多90年代知名的品牌电脑厂商纷纷开始走向没落。
国外许多知名大品牌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中国市场的很大,中国市场的潜力更大。由于政府一系列引资政策的出台和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得许多国际大厂在中国的沿海城市开始兴办工厂。以前在IT卖场中可以看到许多水货硬件,由于本地化生产之后,这些水货纷纷消失。
2000年-2004年:年代关键词
WWW万维网:亦作“网络”、“WWW”、“W3”,英文“Web”或“World Wide Web”,是一个资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样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L)标识。通过IE浏览器,我们浏览www网页,世界之门也由此向每一个中国的网民敞开。
腾讯QQ:腾讯QQ发展的历史1998年11月12日,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QQ也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即时通讯软件。QQ之所以能够在如此众多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中脱颖而出,最终把其他竞争对手全埋没掉而占领了中国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市场74%以上的市场,一半靠的是实力,另一半靠的是运气。因为在互联网的蛮荒阶段,鲜有中文的即时通讯软件。
BBS论坛: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BBS最早是用来公布股市价格等类信息的,当时BBS连文件传输的功能都没有,而且只能在苹果计算机上运行。而今天的的BBS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交互网络应用——论坛。同时也发展出了中国特有的论坛文化。
网吧:网吧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营利性上网服务提供场所,社会公众可利用网吧内的计算机及上网接入设备等进行网页浏览、学习、网游、聊天、视频、听音乐或其他活动,网吧经营者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提供其他增值服务获得收入。网吧是向成年人开设的学习、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场所,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但是在中国的网吧尤其自身的特色,在网吧中未成年人的比重却是最多的。目前中国的网吧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上网场所。
.分页: [1] [2] [3] [4] [5]
TAG: 建国六十年IT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