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网站推荐 > 教育学习 > 建国六十年IT发展历程

建国六十年IT发展历程

时间:2009-10-7来源:小熊在线 点击: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

中国信息产业经过了60年发展历程,从解放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到今天的信息产业大国,新中国60年的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互联网世界短短几十年发展历程,如今我国网民数达3.38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中国从以前的电子产品、IT产品倾销地,变成了现在的世界工厂,为全世界的人民源源不断的提供着价廉物美的产品。今天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这60年甲子中国IT产业的风雨历程。

本文除了为大家一一列举每一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重大的历史事件之外,我们还会从国家、百姓、市场三个方面去回顾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特色,细细的品味我们曾经走过的峥嵘岁月。当然由于60甲子的岁月太过漫长,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能穷尽所有点滴端倪。如果各位网友还有要补充的,有想说的,有要同大家一起分享的,欢迎在文章留言处畅所欲言。

中国IT产业发展:很久以前-1949年·上篇

如果追溯中国IT的发展史,我想这将是非常久远的一件事。事实上,在上古时代已经埋下了许多许多有关IT与科技的种子。那个时候炎黄的祖先看似蒙昧和野蛮,但其先进的思想与理念,至今我们仍然在受用。

规、矩——上古时期的高科技

此图收集于新疆吐鲁番。伏羲、女娲分别呈男女形象侧身相对,各扬举一手,伏羲执矩,女娲执规。画面上部绘日,中有三足鸟,下部绘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满幅大小不一的圆点代表天宇星宿。伏羲女娲为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伏羲女娲为兄妹,相娠而有人类。此画线描沉郁舒缓,色彩单纯和谐。日月星宿的布置,既有空间的高远空旷之感,又显示了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此画出自新疆哈拉和卓古冢中,为唐初遗物。圆规与直尺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绘制工具。在伏羲与女娲的时代就有了如此神奇而精密的仪器。对于当时正处于蒙昧与蛮荒的上古先人来说。这些算是当时最为高科技的仪器了。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已经有了记录重大事件的方法。而这些简单的绳子已经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存储器。

甲骨文——保存千年的刻录介质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 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

如果说今天我们用硬盘光盘来存储信息,那么早在几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已经出现了非常先进的存储介质。它可以长久的保留信息,其可靠性与安全性都让人惊叹。穿梭时空在千万年之后,它仍然可以完好的保存当时的信息。同样都是刻录,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光盘,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中国IT产业发展:很久以前-1949年·下篇

算盘——古代精密计算设备

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算盘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迄今已两千六百年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器--算盘。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算盘,可以算是古代最为精密的计算设备。它的运算速度并不逊色于当今的各种电子计算器。在计算机尚未被发明之前,它可以说是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

周易——最伟大的二进制算法

《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和今天计算机中使用的二进制布尔代数他们之间有何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它的思想与理念至今仍然深深的影响着计算架构、数据结构、算法模型等领域。

1949年-1978年:中国初涉计算机领域

1956年,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由华罗庚受命筹建。同年,设计第一台电子计算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由夏培肃完成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器原理讲义。

1955年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器研制成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

103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机研制成功,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共同研制。字长31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运算速度每秒450次。 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该机在738厂开始小量生产,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8台。同年,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数字指挥仪901样机问世。

104机

1959年104型机研制成功。

1960年105型机研制成功,它是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器。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有加减乘除等16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

1961年《程序设计》一书问世,它由徐家福、杨芙清等人撰写;是一本中国早期有代表性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通用教材。

109型机

1963年109型机研制成功,它是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标志中国电子计算器技术进入第二代。

119机

1964年我国工业部门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与生产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6),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宣布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由慈云桂支持研制,字长40位,该计算机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同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平均浮点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参加119机研制的科研人员约有250人,有十几个单位参与协作。

1965年DJS-II型机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108乙型机问世,华北计算所设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前后共生产56台。同年筹建电子计算器外部设备研究所。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

1969年150机问世,北京大学承接了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器的任务,为了支持石油勘探事业。

1970年,我国第三代计算机的研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IBM公司1964年推出360系列大型机是美国进入第三代计算机时代的标志,我国到1970年初期才陆续推出大、中、小型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1970年,441B-III型机研制成功,它是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全晶体管计算机。

1972年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器,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器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由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年150机研制成功,它是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器;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同年DJS-100机研制成功,借鉴美国通用数据机器公司的16位小型机的技术,硬件自行设计,软件兼容。

1974年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由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联合提出。

1976年仓颉输入法,台湾台中农学院毕业生朱邦复发明。同年,DJS-183机研制成功。

1977年DJS-050机问世,它是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同年,银河巨型计算机开始研制,由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研制工作。

1978年关幼波肝炎专家系统,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医学专家关幼波合作。

1949年-1978年:历史回眸篇

国家回眸:

两个原子弹彻底的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使得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出的重大作用。新中国建立伊始,我国就开始着手筹备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研发工作。此时的计算机行业也处在萌芽初期,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的差距并不大。在老一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们紧紧用了5年时间就研发出了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器。计算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应当有且必须有的重要科研支柱。在许多科学运算方面计算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弹道计算和原子弹的研发。

站长资讯网
.
分页: [1] [2] [3] [4] [5]
TAG: 建国六十年IT发展历程
推荐内容最近更新人气排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址推荐 | 常用资讯 | 网站地图 | RSS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