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科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1959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8年2月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4月,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2年12月,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启动了占地面积2070亩的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工作,2006年8月,学校机关和院系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联合重点共建华东师大,学校跻身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迈出了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坚实步伐。
学校地处上海,现有闵行校区和中山北路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100余亩,分别坐落在上海市闵行区和普陀区,校园环境幽美,素有“花园学府” 之美誉。学校目前设置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外语学院、商学院、金融与统计学院、对外汉语学院、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18个全日制学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4个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2个管理型学院,含54系,67个本科专业。其中,软件学院是全国师范大学中唯一一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对外汉语学院是国家8个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和物理6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括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大学科门类,现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教育学原理、自然地理学等13个二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1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长江学者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紫江学者80人,终身教授105人。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学生14,000余名,研究生12,000余名(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000余名。
学校注重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和声望,先后与法国巴黎高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神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法、德、日、美、加、澳、韩和俄等国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建立了校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着力建设汉语国际推广重镇,设有国家汉办所属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在美国、意大利等地建立了5所海外孔子学院。180多位国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学校名誉教授、顾问教授 和兼职 教授。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国家中学校长培训和港澳台地区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的国家级基地,被誉为中学校长的“黄埔军校”。
学校主办和受有关部门委托承办的各类学报、学术期刊 20余种,图书馆藏书达390余万册,并拥有17所附属中小学。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充分发挥文理基础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各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为国家和上海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学校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华东师范大学正豪情满怀地朝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奋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