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性能数据采集模块
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的不同,设备能提供的数据采集点和采集方法也不尽相同。数据采集点有两个,即通信设备本身和设备自身的管理设备,数据采集模块通过配置应能够连接到正确的数据采集点。
对于数据采集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通过文件
这种情况下,通信设备或其管理设备将收集的性能数据周期地保存到文件中,数据采集模块只要用FTP或其它文件传输协议就可以得到性能数据。
2) 通过通信协议接口
目前的网管通信协议主要有两个:SNMP和CMIP,其中SNMP由于其实现相对简单而在TCP/IP系统中得到了普及,目前大多数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工作站、PC等设备都支持SNMP协议,有些通信设备厂商还提供专用的SNMP管理对象。
CMIP则是以OSI模型为基础开发的管理协议,在TMN规范中也使用该协议与通信设备通信,即通信设备应支持CMIP协议,但是由于CMIP协议实现的复杂性和自身的有待完善,并不是所有通信设备都完整地支持该协议。
不论是SNMP还是CMIP,数据采集都可以通过它们为上层提供的服务来获得性能数据,具体方法可以通过直接用服务原语编程或通过中间件与之通信来实现。
3) 通过直接登录
还有一些通信设备或其管理设备并不提供以上的接口,它们的性能数据要通过直接登录到设备上,并输入管理命令来获得。这时,数据采集模块要与通信设备或其管理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例如,可以使用Socket接口或使用Telnet协议),并使用设备识别的管理命令来获取性能数据。
不论通信设备提供的是以上哪种数据采集方法,性能数据采集模块都应能正确与之相通信,并周期性地从通信设备或其管理设备上获取性能数据。获得性能数据后,采集模块将这些数据存入数据库或直接提供给数据处理模块。
2. 性能数据处理模块
性能采集模块获得的数据仅仅是一些原数据,从中还不能直接得到有意义的性能指标。性能处理模块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这些原数据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可供给查看的性能指标。
处理模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得到原数据,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模块。在数据采集模块中,有些原数据被存入了数据库(例如用SNMP获得的数据),而有些则无法放入数据库(如用FTP获得的文件),所以,处理模块需对这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1) 通过数据库获得原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性能数据处理模块只与数据库打交道,对原数据的处理是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来实现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使用SQL语句或使用存储过程程序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操作,整个处理过程都在数据库内部实现。处理后的性能数据也保存在数据库中,供性能数据呈现模块使用。
2) 通过文件获得原数据
如果性能数据采集模块无法将原数据存入数据库中,而只能提供性能数据文件,处理模块则要对文件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处理产生的性能指标存入数据库。
由于不同设备提供的文件格式不尽相同,数据处理模块无法用统一的方法对文件进行处理,这将给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对数据文件处理之前,处理模块首先要针对该文件配置一个标准的文件模板,然后通过文件模板对数据文件进行操作。由于文件模板相对于数据处理模块中的文件处理部分都是相同的,所以数据处理模块可以使用统一的方法对不同的文件格式进行操作。
数据文件模板可以是一个配置文件,也可以是一个数据库表格,它的作用是向下能够正确读取格式不同的性能文件内容,向上能够为文件处理部分提供标准接口。
3. 性能数据呈现模块
相对于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模块来说,数据呈现模块的实现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根据要求从数据库中读取性能数据,并按一定的格式显示给系统管理人员。例如可以根据查询要求生成查询结果报告或周期地自动生成性能报表。同时,呈现模块还可以生成各种总结性报告,例如日报表、月报表和忙时报表等等。
根据不同的要求,模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性能数据,例如它可以通过程序界面方式呈现给用户,也可以通过Web显示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可以被保存或打印。
4. 数据库模块
数据库模块在整个性能管理系统中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它与其它三个模块都能通信,既要保存数据采集模块收集上来的原始数据,也要保存处理模块生成的性能数据,同时还要保存其它模块需要使用的存储过程程序。
对原数据表和性能数据表的设计也要注意,如果表格设计得太大,包括的数据内容过多,将加重系统和数据库的负担,影响系统的性能。如果表格设计的太小,又有可能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数据,使性能管理失去意义。所以,在设计表格时,要权衡这两者的关系,力求表格能够满足性能管理的需要,同时又不会使系统负担过重。
性能管理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性能管理大多数处在数据的采集和呈现阶段,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对性能数据进行分析,采取更合适的网管策略。但随着网络的扩大和复杂度的提高,对网络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的要求会更加强烈,性能管理不但要能够实时准确地呈现网络运行数据,而且要能够根据运行状况进行自动的调整,使网络始终处在高效的运行状态下。即性能管理可以完成系统管理人员的大部分监测和调整工作,管理人员将脱离管理和配置各个不同网络设备的烦琐工作,而是处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宏观地控制整个网络的运行。
.分页: [1] [2]
- 上一篇:网络管理系统主流技术及其应用
- 下一篇: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