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FreeBSD硬盘安装主要是针对 i386 (“PC 兼容机”) 体系结构的电脑,其它体系结构(如Alpha)的安装过程中有不同处。
一个 PC 硬盘可以被细分为许多分散的区域,这些区域叫做分区(partitions);由于设计的原因,每个硬盘仅支持四个分区;这些分区叫做主分区 (Primary partion)。为了突破这个限制以便能使用更多的分区,就有了新的分区类型,叫做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一个硬盘可以拥有一个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里可以建立许多个所谓的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s)。每个分区都有其独立的分区号(partition ID), 用以区分每个分区的数据类型。
FreeBSD 必须安装在主分区,FreeBSD 可以在这个分区上面存放系统数据或是我们建立的任何文件。然而,如果我们有多个硬盘,我们也可以在这些硬盘上(全部 或部分)建立 FreeBSD 分区。在我们安装 FreeBSD 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分区可以给 FreeBSD 使用。这个分区可以是尚未规划的分区或是已经划好,但是里面的数据 我们都不想保存的分区。
如果我们已经用完了我们硬盘上的所有分区,那么我们必须使用其它操作系统所 提供的工具(如 DOS 或 Windows下的 fdisk)来腾出一个分区给 FreeBSD 使用。如果我们的某个分区有多余的空间,我们可以使用它。但是使用前我们需要先整理 一下这些分区
FreeBSD 最小安装需要约 100 MB 的空间,但是这仅是非常基本的安装,几乎没有剩下多少空间可以建立我们自己的文件。一个较理想的最小安装是 250 MB,不含图形界面;或是 350 MB 以上,包含图形界面。如果我们还需要安装其它的第三方厂商的套件,那么将需要更多的硬盘空间。
在Alpha 上,我们必须使用一整个硬盘给 FreeBSD,没有办法在同一个硬盘上跟其它操作系统共存。根据不同的 Alpha 机器,硬盘可以是 SCSI 或 IDE 硬盘,只要机器可以从这些硬盘开机就可以。
按照 Digital/Compaq 使用手册书写的惯例,所有 SRM 输入的部分都用大写表示。注意,SRM 大小写有别。要想得知硬盘的名称以及型号,可以在 SRM console 提示符下使用 SHOW DEVICE 命令:
此范例使用 Digital Personal Workstation 433au 并且显示出此机器联接有三个硬盘。第一个是 CDROM,叫做 DKA0;另外两个是两个硬盘,分别叫做 DKC0 及 DKC100 。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分区、分区表等概念是属于来源于个人计算机的概念,并非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认可这些概念。事实上,BSD Unix就采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去看待磁盘,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硬盘和分区的方式了。
在BSD Unix中,磁盘是一种顺序的设备,它使用Slice的概念来表示硬盘上的一个部分,一个Slice是硬盘的一个部分,具备一个起始位置一个结束位置,可以用作一个文件系统也可以用作一个交换空间。Slice的概念与个人计算机传统使用的分区概念类似,因此也可以使用分区来称呼它。
FreeBSD的硬盘分割区域称为slice(片段或部分),一个硬盘最多可有四个FreeBSD的slice,FreeBSD的开机区必须在这些 slice其中之一。每一个FreeBSD的slice有8个partition,分别称为a,b,c,d,e,f,g,h,传统上a,b,c,d分区有特殊的意义,a表示root分区,b表示swap分区,c表示整个slice,d表示整个硬盘,从FreeBSD-2.0.5 Release开始,FreeBSD发展了新的slice概念,只有c内定位整个slice,其它都可自由使用,但一般还是遵循传统观念,即a: root,b:swap,efgh:其它使用。
按BSD Unix的习惯用法,如ad0a用于根文件系统 “/” ,而ad0b用于交换空间,ad0c用于表示整个硬盘空间,ad0e用于/usr文件系统等。对于非FreeBSD的slice,没有a,b,c等的 partition概念。对于DOS扩展分区的逻辑公区,是从s5开始的,例如,对于3.4-release中,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一个扩展区的第一个逻辑分区是wd0s5,第二个逻辑分区是wd0s6
.分页: [1] [2]
- 上一篇:FreeBSD的X显示管理器
- 下一篇:FreeBSD中的X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