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IDC资讯 > 域名注册 > “.中国”域名是互联网上中国的国家标志

“.中国”域名是互联网上中国的国家标志

时间:2009-11-27来源:互联网 点击:

2009年11月16日,对CNNIC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CNNIC代表中国正式向互联网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ICANN)递交了“.中国”域名国际申请,意味着“.中国”域名已进入全球启用倒计时,预计最早明年初全球华语网民都可在地址栏中直接输入如“新浪.中国”访问网站。

“中国”域名意味着什么

我想这对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域名,我认为“.中国”是中国在互联网上的一个标志,是我们中国的一个象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主权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延伸。其实这话不是我说的,这是国际信息峰会上提到的——一个国家的域名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

很多人都问过我,一个“.中国”域名或者所谓的中文域名到底有什么价值?我觉得最大价值有两点,一个就是方便我们用户上网,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3.38亿,但是我们还有10亿中国人没有上网,应该说他们很多都是在农村,或者是受教育比较低的一些群众,如果说我们有中文域名,这对他们使用互联网、降低互联网的门槛、缩小互联网东西部的差距,缩小数字鸿沟都有很大的价值。

我随便举一个例子,说明它对于互联网的一些应用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它的网址,或者邮件的地址也很好记忆,以前你在发送邮件的时候很不方便,一串英文地址,说起来也不方便,也可能说错,记起来也不方便,现在有了中文域名之后,邮件地址也可以是中文的,对3亿多网民来说,它将新增一种可选中文上网方式;而对10亿尚未上网的民众来说,它将降低他们接触、学习和使用互联网的门槛。

中国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后起之国,在互联网的技术标准上,我们原来更多的是想用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到现在制定标准,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确确实实已经为国际互联网做出了贡献。前不久,我们跟美国域名的开发机构——互联网软件系统联盟(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简称ISC)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个机构是负责域名软件的开放源代码的开发机构,我们的团队参与软件开发,并提供给大家无偿使用。另外,我们现在正在制定基于多语种域名的邮件地址标准,这个标准不只是用在中文上,全球的互联网的多语种域名的邮件地址都可以用这个标准,这个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标准。我们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在发送邮件的时候都会用到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贡献的技术标准,所以,中文域名第一个价值就是方便用户上网,方便记忆,方便互联网的一些应用,这是最大的一个价值。

还有一个很大的价值是什么呢?在网上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的标志,比如说像全聚德,如果是英文域名你就必须把它翻译成“QUANJUDE”来使用,而全聚德是一个北京老字号的企业,最能够展现它品牌的还是中文名字,有中文域名后会使得我们企业的品牌形象能够更好地在互联网上展示,更好地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我觉得中文域名最大的价值就是这两点。

“中国”域名的十年路

为了实现互联网从纯英文域名走到今天的国际化域名,CNNIC努力了十年。

大家知道互联网、域名系统创始于美国,使用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文字来表现域名,被称为“国际化域名(IDN)”,实际上用“多语种域名”来表达更确切。随着互联网在世界各地的推广,非英文互联网用户已成为全球网民的大多数,越来越多用户希望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中国则是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国家之一。

1998年,亚太区学者,主要是中国学者提出IDN概念,并在亚太区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当年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就开始开发测试,随后俄罗斯、印度、以色列、埃及都加入进来,到2000年时,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提供了IDN的注册服务。

从2002年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仅在二级域实现IDN有极大的局限性,开始推动IDN向顶级域发展,CNNIC首先在技术层面上参与标准的制定,其次在注册管理实践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2002年,信息产业部公布了中文域名体系,设置了.cn、.中国、.公司、.网络四个中文顶级域。

一开始,说英文的国家并没有意识到IDN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非英文国家的互联网发展程度不够发达,用户少,需求不显著,由于对IDN的经验不够,一些人还担心IDN会影响全球域名体系的安全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ICANN中不断地呼吁,钱华林研究员竞选并担任ICANN理事,在理事会中不断地进行讲解、宣传与推动。2002年我们承办ICANN上海会议,让国际互联网社群认识到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网民需求,联合有关国际人士不断提出诉求,并不断为ICANN提出技术上的解决方案,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肯定了IDN的重要性,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06年末的ICANN巴西圣保罗会议上,ICANN重新审视了IDN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启IDN的讨论,讨论中仍然发现困难重重,难以迈开步伐。

2007年在CNNIC等机构的推动下,APTLD向ICANN提出了快速通道的构想,既然全球互联网应用发展步伐不一致,可否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国家先开展国际化域名的工作?这就是快速通道的由来。随后的这两年经历了实施细则的起草、讨论、修改的过程,直到今年的10月30日实施细则终于获得了批准。

11月16日,CNNIC向ICANN提交了“.中国”的申请,我相信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中国互联网用户、企业、注册服务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中国”域名将很快完成国际申请,并实现全球访问,催生出更多的创新的中文互联网的应用服务。

站长资讯网
. TAG: 域名 互联网 中国 quot 国家
推荐内容最近更新人气排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址推荐 | 常用资讯 | 网站地图 | RSS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