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0-4-21 浏览:83 作者: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德州概况
描述:德州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德州市面上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德州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德州市面上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德州市总面积10356平方千米。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64.19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德城区
邮编:253000
行政区划代码:371400
电话区号:0534。
拼音:DezhouShi。
车牌照:鲁N
地理位置
德州市位于北纬36°24’-38°0’、东经115°45’-117°24’之间,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北依河北省,南邻省会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区内,兼具沿海与内陆双重优势。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5条国道、14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德州到济南国际空港仅需一小时,到天津海港也只用两个小时。
德州市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和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64.19万人。
德州特产
德州扒鸡、乐陵小枣、德州菊花、德州西瓜、德州美陶、德州大驴、夏津白玉鸟、宁津景泰蓝、夏津手工艺花、夏津印花蓝布、古贝春酒、禹王亭特酿
历史沿革
公元583年(隋文帝)改为德州,治安德,(今陵县)德州之名始于此。
《今县释名》:“汉平原郡,有安德县,隋因置德州。1913年改德县。据《史记》:“汉高祖十二年封银侯刘广以德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1948年改德州市。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远古时期,滔滔黄河水在这里纵横其界、负载千钧;隋大业四年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演绎着数不清的悲欢离合。正像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它因黄河而命名,因运河而闻名。历史上,德州运河区域拥有独特的经济成就。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古黄河别名。德州因处于德水之畔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灭山东六国,称天下之帝。当时有一种作为解释朝代更替和世道治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即水、火、土、木、金之德的五德终始之说。人们认为,黄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互克互生。秦因周为火德,能灭火者是水,故自称得水德之瑞,所以秦能灭周。因此,秦改古黄河名曰“德水” (《史记·秦本纪》)。西汉时,在今德州东境、古黄河边置安德县,取“德水安澜”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之后,此名此意就被赋予了德州。至隋朝,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改安德郡为德州,治安德县,此为德州地名之初始。以后时废时复,至唐乾元元年(758)复称德州,自此,历代皆称德州。当我们将黄河、运河放在德州整个发展历史中,就会发现运河对于德州的价值和意义。
行政区划
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德城区面积539平方千米,人口55万。邮政编码253011。
乐陵市面积1172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253600。
禹城市面积990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251200。
陵县面积1213平方千米,人口55万。邮政编码253500。县人民政府驻陵城镇。
平原县面积1047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253100。县人民政府驻平原镇。
夏津县面积882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253200。县人民政府驻夏津镇。
武城县面积751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253300。县人民政府驻武城镇。
齐河县面积1411平方千米,人口61万。邮政编码251100。县人民政府驻晏城镇。
临邑县面积101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251500。县人民政府驻临邑镇。
宁津县面积833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253400。县人民政府驻宁津镇。
庆云县面积502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253700。县人民政府驻庆云镇。
*以上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4)》。
人口概况
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64.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6万人,非农业人口160.5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07万人,出生率12.6‰;死亡人口5.02万人,死亡率8.9‰;人口自然增长率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