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9-10-9 浏览:34 作者: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闸北区历史沿革
描述: 闸北之名称由来已久,清康熙十一年(1672)在今福建路桥附近建挡潮石闸,雍正十三年(1735)在今乌镇路桥西侧又建石闸,2闸以北地区习称闸北。南部原属上海、宝山2县连接的乡村。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实施
闸北之名称由来已久,清康熙十一年(1672)在今福建路桥附近建挡潮石闸,雍正十三年(1735)在今乌镇路桥西侧又建石闸,2闸以北地区习称闸北。南部原属上海、宝山2县连接的乡村。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实施区县划界,置闸北区。1945年8月区南部划分为2区,即十四区和十五区。1947年十四区恢复闸北区原名,十五区改称北站区。1956年2区合并称闸北区。
1997年,闸北区面积28.4平方千米,人口71万,辖12个街道1镇。区政府驻天目西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798620人。其中:天目西路街道54117人、北站街道107526人、宝山路街道102285人、江西路街道79932人、共和新路街道82069人、大宁路街道58234人、彭浦新村街道150886人、临汾路街道69323人、彭浦镇94248人。
2002年底,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6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
2003年底,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3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人口70.79万人。
2004年6月30日,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4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2004年9月30日,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7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10个居委会(一说208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天目西路街道、北站街道、宝山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彭浦镇。
2006年,彭浦镇新增广申苑居委会、美景雅苑居委会、广盛苑居委会。
2007年末,全区面积29.26平方千米。总人口69.51万人。辖8个街道、1个镇:天目西路街道、北站街道、宝山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彭浦镇,共有212个社区、1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大统路480号。